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

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
续上篇敦马闪电辞职对于Proton的影响有多大?后,现在再来探讨一下Proton的未来,众所周知Proton目前仅有Suzuki这个合作伙伴,背后基本上就是靠母公司DRB-Hicom在撑着,以目前的环境来说一个年产仅10万至15万左右的车厂要继续走自主研发的路线是非常艰难的,因为马来西亚市场不像中国市场那样有庞大内需,而Proton也不像Perodua那样背后有Toyota和Daihatsu分担成本,在这样的情况下Proton的未来该怎么走?

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

目前Proton在平台,引擎,整车开发上其实都有一定的水准了,它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开发成本过高,首先就是Proton的销量不高,所以并不可能像GM,Toyota和VW等大集团花巨资开发先进的模组化平台,再来就是没有汽车的伙伴帮忙分担开发车款的成本,像GM集团旗下就有Chevrolet, Buick, GMC, Cadillac, Holden, HSV,Opel, Vauxhall, Wuling, Baojun, Jie Fang, UzDaewoo等众多牌子帮忙分担成本,再来就是人力资源,以Proton的资源来说也不可能像大厂那样同时开发数款新车,Proton计划的车型中仅有Saga和Persona属于自主开发,Persona是直接以Iriz为原型开发,Saga更只是以现行款的车体结构做加强而已,若要Proton开发一个新的车款可能需要耗时数年。

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

技术方面,Proton目前已经跟Suzuki达成策略合作关系,但是实际上外界并不看好这一次的合作,因为Suzuki实际能给到Proton的帮助并不多,因为目前Suzuki在国际上也只是属于较为二线的厂商,而且Suzuki是专注在小车的开发,国内的小车市场已经被Perodua给垄断,即使Proton能够靠着Suzuki的资源推出小型车款,但是对于Perodua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。

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

目前Proton能够做的不多,其中一项就是寻找更强大的合作伙伴走向贴牌生产的路线,或许会有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说Proton成立三十多年了难道不能够自主开发?其实贴牌生产跟能不能够自主开发是两回事,上面已经说到自主开发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太大,贴牌生产不仅能减低开发时间和成本控制,而且可以加快产品线的更新速度。

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 Proton的前路该怎么走? loc_proton_future_06

再来就是让Proton被外国大厂收购,Proton在Shah Alam和Tanjung Malim的厂房若产能全开年产可以过百万辆,加上内部的仪器都是世界级的,因此早在Tanjung Malim厂区落成不久后就有不少大厂对这个厂房有意思,其实不必过于排斥被外资收购,在大集团的资源援助下可能Proton可以走出一条不同路,就好象捷克的Skoda一样,Skoda在加入VW集团后获得集团的技术援助开发出不少优秀的产品,目前是VW集团中重要的一员,而且是间年产破百万的大厂,若Proton被收购后可以获得如此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。

loc_proton_future_06

很多人会说为什么Proton不直接收掉算了?这其实真的不是一个可行的做法,目前Proton雇员过万人,加上其他的关系企业如零件供应商等等都会被Proton清盘所影响,若真的这样对马来西亚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创,因此Proton最好的做法就是寻找一个“富爸爸”,但是政府会允许Proton这样做吗?

PS:截稿前最新消息,政府提供15亿紧急贷款给Proton,因此Proton最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。

Tags:

Comments are closed.